作為最早邁向物聯網轉型的家電廠商, 5月19日美的再次對外發布了“一鍵智聯”無感配網技術。無獨有偶,就在前一天,華為也面向HarmonyOS Connect伙伴提出了全新價值理念,“做好產品”的使命是要讓加入鴻蒙生態合作伙伴的智能硬件產品能實現極簡配網、極簡交互能力。
面向一個市場規模高達千億、群雄逐鹿的智能家居市場,這幾年美的和華為可以說是一副慢工出細活的心態,比較執迷于做“基建”。
相比立竿見影的用戶規模效應,還有噱頭豐富的智能場景,為什么美的和華為相信底層 “連接”技術更容易引領市場?
01 新基建
作為物聯網的細分領域,5G和AI的落地讓智能家居市場持續擴大。根據市場分析公司IDC報告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為6087萬臺,同比增長6.0%以上,設備的滲透率持續增長。
但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一邊是智能設備出貨量的持續增長,但我國居民的智能家居使用普及率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據市場調研公司Statista指出,全球智能家居技術的使用普及率約7.7%,美國15%,而中國不足2%。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智能家居產品,玩家要想在智能家居這條新賽道上跑出高速度,恐怕首先要回答消費者——真正的智能互聯,暢快的一鍵智聯,何時能兌現?
隔在設備和用戶體驗之間那堵隱形的墻有哪些?
根據GfK行業增長說明書對智能家居產品功能的使用障礙原因調查,結果顯示,“網絡連接不穩定”的原因占比25%,而“網絡配置復雜”則占比15%。當你好不容易完成設備聯網的步驟,過幾天后打開App,發現原來的設備斷線了,反復連網操作讓用戶心碎,此外,配網操作復雜讓很多用戶拒絕嘗試使用智能家電。可見,連接作為智能家居第一道門檻 ,還沒徹底邁過去。
可以說,美的和華為智能家居布局邏輯異曲同工,通過底層技術改造,以“入口+連接+生態”的智能家居戰略,實現強跨界整合能力,只有讓用戶輕松連接一切,才能打造真正的“碾壓”優勢。
02 重新定義“無感”
5月19日,美的IoT在《美的“一鍵智聯”白皮書》提出,美的智能家電可以通過“自動發現”功能,借助WiFi廣播待配網狀態,可以由配網終端(如App/音箱)自動發現美的設備。
美的IoT這次重磅發布“一鍵智聯”無感配網技術,主要還是針對性降低用戶進入智慧生活的門檻,解決設備智能特性使用率低等難題,目的是實現快速、低成本連接用戶。區別于傳統AP配網,該協議無須建立熱點鏈接即可進行入網自動配置。
在解決用戶普遍關注的網絡傳輸速率、穿墻性能、覆蓋范圍、網絡穩定性、多設備聯動、便捷連接體驗等需求方面,可以說美的這幾年的確下了不少苦工: 為了簡化智能設備連接的步驟和操作,從過去的7步配網優化為1步;為了提供更優的智慧生活服務,可以支持藍牙一鍵配網,能自動發現周邊設備并自動建立藍牙連接。
白皮書指出,美的“一鍵智聯”可以滿足用戶在可觸達距離范圍內(一般在0.3-0.5米)設備與智能家電產品的“系統自動發現 – 一鍵配網 – 快速確權”等環節的全面自動化和無感化,有效解決了用戶在使用智能家居過程中配網速度慢、張貼過多二維碼影響產品外觀等體驗上的痛點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配網效率及性能的穩定性,美的IoT透露計劃于今年年底推出首款智能家居WiFi 6+BLE 5模組,并于2022年在美的智能家電產品中全面應用,可以支持更高速率、更廣覆蓋的WiFi 6,實現更廣的藍牙連接和速率。
03 輕量入口
除了配網步驟的簡化之外,美的也不斷革新智能家居入口,革新的力度也是“驚人”——去App化。雖然美的美居App已經擁有了3200萬家庭用戶,但這個成熟的入口,似乎并不影響美的啟用微信小程序作為智能家居的新入口,目前美的華凌空調,可以實現直接用微信小程序綁定并控制。
似乎,只要能讓智能家居的入口變得更輕量化,都是美的智能家居“自我進化”的方向,甚至可以不要任何入口——直接通過家里任何一臺手機的系統控制。
據悉,美的IoT與鴻蒙已經建立了深度合作,只要通過搭載EMUI 11及以上操作系統的華為手機“碰一碰”美的智能產品機身上的NFC標簽,即可拉起“鴻蒙FA”頁面對設備進行快速配網和操控。首次需要進行授權和配網,此后再碰一碰將直接拉起插件頁對設備進行操控,大幅簡化了通過App進行智能家居設備操作的步驟。
設備連上網之后,保持連接的穩定是第二道難題。在解決“連接”體驗上,美的IoT抱著死磕的心態上了賽道。
在解決設備容易掉線的問題上,美的IoT的解決辦法是優化智能設備連接模組,在保證每一款高性能模組都能在溫度85℃和濕度85%的環境下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美的挑戰了業界的嚴苛測試:為了保證高連接穩定性,進行累計超過20萬小時的長運測試,鏈接穩定性達到了99.9%,對350款以上藍牙兼容測試,覆蓋了市場95%以上的路由器。
04 生態紅利
美的IoT這次發布的白皮書還指出,美的配網協議規范可以支持不同終端接入,可以實現設備配網自動發現、自動配置和自動確權。用戶無需輸入WiFi信息,配網終端直接調取系統中信息。OPPO是首家接入這個配網協議的合作方。
美的IoT優化底層技術的背后,一切都是為了極大范圍把不同類型生態合作伙伴囊括進來。
當前,無論是華為、小米、海爾或是美的,提供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是大趨勢,單一設備智能向多設備多場景互聯轉變。誰能先構建統一配網協議幫助生態廠商快速對接問題,解決對接成本高和連接體驗差的問題,誰就能搶先一步分羹巨量的“生態紅利”。
美的IoT副總裁兼CTO向江旭向36氪表示,據統計平均每個中國家庭有3件美的電器,如此大的存量和增量用戶數,對合作伙伴加入美的生態圈是很好的賦能,合作伙伴可以通過與美的家電設備互通服務到這個龐大的用戶群。美的在連接技術上的不斷革新,入口建設不斷進化,夯實的是智能設備互聯的底層根基。
小米布局“生態”以硬件產品為主,主要還是通過吸收硬件廠商設備優勢,形成豐富的品類生態優勢;華為則聚焦“平臺生態”實現大連接,HiLink平臺已接入美的、格力、飛利浦等全球600余品牌建立合作;海爾智家自成一派,依托“場景生態”連接衣食等服務生活。
相較其他廠商,美的IoT生態建設思路則更偏向于用“硬核”的底層技術“基建”能力實現生態的深度融入。目前已經和華為、阿里、百度、國家電網、OPPO、vivo、騰訊、谷歌、奔馳等100多家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達成了深入的連接。
截至2019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是13.19億,這也說明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增長已經見頂。而物聯網市場的增長也只是方興未艾。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規模達到246億。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的產業價值要比互聯網大30倍。
美的之所以執迷“基建”重新定義連接標準,其實是從硬件層面的技術打通來實現生態產業的新聚合,從長遠的角度穩定了它在智能家居領域的入口優勢,一定程度上還推動了智能家居盡快結束行業分散、孤獨的狀態,迎來新“決勝局”。
萬物互聯這座大廈的根基,是連接。連接產生價值,物物相連產生無窮的可能。
當有人還在長夜里迷茫的時候,有的人已抬頭瞭望,堅定地看著那片讓人熱淚盈眶的星辰大海。